病理診斷實驗室裝修SICOLAB
國家衛計委 2014年發布的《臨床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中指出,臨床實驗室應參照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 BSL-2) 實現分區及分流。 實驗室應根據自身需求,以“各區獨立,防止污染”為原則。
一、實驗功能區
1、樣本接收區: 接收臨床送檢的體液及石蠟樣本,核對患者信息,對所接收的樣本進行登記編號,體液樣本置于4 ℃ 保存,及時處理。
2、樣本前處理區: 用于組織切片、脫蠟、染色及血液、尿液、胸腹水等標本的離心、涂片、染色等。體系突變檢測時,需對組織學或細胞學樣本進行病理質控,目的是進一步明確病變組織或細胞與病理診斷是否一致; 評估腫瘤細胞的比例是否達到檢測要求; 確定腫瘤細胞位置,富集腫瘤細胞,避免出血、壞死、間質細胞影響 DNA 質量。因該區域使用二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質,需設置通風櫥,做好化學安全防護,且配有廢液桶,廢棄的二甲苯等化學污染物統一回收處理。
3、試劑暫存及準備區: 試劑暫存區需配備4 ℃ 和 - 20 ℃ 以下冰箱,按照試劑儲存條件分別儲存,并記錄使用情況。準備區根據反應體系,配制各反應試劑。
4、樣本制備區: 石蠟樣本癌組織的富集、樣本的消化、DNA 和 RNA 的提取及 OD 值的測定。該區域安置外排式二級生物安全柜,降低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溶膠對實驗人員和環境的危害。特別是用于檢測胚系突變的血液樣本和攜帶各種病毒的樣本,均需在生物安全柜內完成操作,做好生物安全防護。如有計劃開展通過超敏感的方法對血液中微量的循環 DNA 進行檢測的項目,本區域需獨立劃分用于提取微量循環 DNA 區域,防止其他樣本高
濃度的 DNA 對微量循環 DNA 的污染。
5、核酸片段化區: 樣本核酸的打斷。該區域可能產生核酸氣溶膠,屬于核酸污染區,需要做好相應防護的清潔處理。
6、PCR 擴增一區: 第 1 次 PCR 擴增。在 PCR 過程中可產生大量短片段的核酸,是核酸氣溶膠的重要來源。該區域屬于核酸污染區,需要盡量避免 PCR 反應時的爆管和 PCR 反應后開蓋,一旦發生要做好記錄并及時做好核酸污染的清潔處理,并監測空氣中是否已經存在氣溶膠。
7、產物分析區: 對 PCR 產物或打斷后的核酸進行電泳檢測。核酸片段化分為機械打斷和酶消化打斷,機械打斷后需要對產物進行電泳檢測,評估核酸片段化狀態。該區域存在核酸片段化后或 PCR 擴增后產物開蓋的操作,也是核酸氣溶膠重要來源的區域,屬于核酸污染區。
8、純化一區: 第 1 次 PCR 產物純化、第 1 次雜交、第 1 次捕獲、第 2 次雜交、第 2 次捕獲及捕獲樣本純化。該區域存在PCR 擴增后產物開蓋的操作,是核酸氣溶膠重要來源的區域,屬于核酸污染區。
9、PCR 擴增二區: 第 2 次 PCR 擴增。注意事項同 PCR 擴增一區。
10、純化二區: 第 2 次 PCR 產物純化及文庫檢測。注意事項同純化一區。
11、測序區: 放置測序儀,進行上機測序。該區域自身不產生核酸氣溶膠,但需要采取防止被氣溶膠污染的措施,屬于核酸半污染區。
12、數據分析區: 數據處理分析,結果解讀及報告打印。該區域自身不產生核酸氣溶膠,屬于核酸半污染區。
若建立熒光原位雜交技術檢測平臺,需獨立設置以下兩個區域:
1、熒光原位雜交區: 此區域主要進行低滲、預固定、固定、滴片、老化、消化、洗片、變性、雜交、再洗片等工作,該區域處理可能攜帶生物危害物的血液、骨髓、尿液或其他體液,需配備生物安全柜或通風櫥,預防生物污染物對工作人員的傷害。
2、熒光原位雜交觀察區: 避光、安置熒光顯微鏡,觀察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