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實驗室建設工程(案例分享)
實驗室布局充分考慮了環境監測既有現場監測又有實驗室分析的特點, 結合環境監測工作流程和程序、實驗室安全、實驗室專業學科功能和監測站今后的發展方向(有機、生態為主)在每個樓層分別設置了分析實驗室、儀器分析室、天平室、前處理實驗室和輔助功能實驗室等,輔助功能實驗室又包括樣品間、洗瓶間、設備間等。并在每個樓層預留了一定的實驗室作為今后發展之用。具體樓層分布為:
一樓: 現場監測和后勤保障室, 包括水質準備室、氣質準備室、接樣室、冷藏間、應急輻射監測室、化學試劑室、永久樣品室、耗材庫房、儲藏間、氣瓶間和計算機房;
二樓: 常規實驗室, 包括樣品室、質量管理監控室、設備間、流動注射室、理化室、COD 室、天平和分光光度室及部分辦公室;
三樓: 常規實驗室, 包括設備間、樣品室、理理化室、儀器室、自動監測校準室、天平和分光光度室、嗅辯室和部分辦公室;
四樓: 樣品室、設備間、預處理室、土壤預處室、氣相色譜室、氣相色譜質譜室、TOC室、蘇碼罐- GC - MS室、吹掃捕集- GC - MS室、熱脫附- GC - MS室、洗瓶間、天平和分光光度室, 四樓有機預處理室房間共3個, 約180m2 ;
五樓: 無機和生態室, 包括純水機房、樣品室、設備間、預處理室、石油類分析室(考慮到通風, 放在最頂層) 、原子熒光儀室、離子色譜儀室、測汞儀室、原子吸收儀室、ICP - AES儀室、ICP - MS儀室、分子生物室、生物預處理室、生態室、生物培養室、生物潔凈室、BOD 室和天平分光光度室??紤]到通排風和給排水的方便性, 在樓層布局時我們將每一樓層主要通風設施和主要上下水管道安排在了整幢樓的兩邊的房間??紤]到實驗室消防要滿足相應要求, 實驗室走廊主通道為2500mm,操作室內主通道≥ 1500mm, 操作室內次通道≥1200mm?;瘜W分析室、樣品前處理室等操作室設有桌上型洗眼器。實驗室相應區域設置緊急噴淋裝置?;瘜W實驗室、前處理實驗室內設有安全急救箱、存放常用的急救藥品。
環境監測實驗室設計:氣流控制、通排風設計
實驗室的氣流控制形式一般有機械定風量氣流控制系統、雙穩態氣流控制、變風量氣流控制系統等4種, 而氣流控制的閥門一般有文丘里閥、蝶閥或其他流量測量裝置的閥門等幾種 。經過優選設計, 實驗室房間設有通風柜、抽氣式藥品柜和移動式排氣口等多種排風設備, 設計新風量約為排風量的90% , 保持房間內有一定的負壓, 不足部分由走廊自然補入, 在任何情況下, 氣流都應從辦公區域、廊道、以及其它輔助區域流入實驗室。所有化學實驗室內的氣體都應直接排放, 以避免實驗室內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交叉污染。無排風設備或排風設備風量小, 但仍有化學污染的實驗室或房間,于室內吊頂上設有一般輔助排風口, 并提供至少4次/小時的全新風最小換氣次數, 以維持室內空氣質量。無化學污染的實驗室或房間, 按每人30CMH風量(每間150CMH) 提供少量新風, 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排風則由每個樓層的水平送風、水平排風(每個樓層為一個排風口) 改為了垂直排風、水平送風方式, 縮短了排風管道的長度, 減少了管路壓損, 降低了能耗, 避免了樓層內的送排風管道的交叉, 可有效的提高房間內吊頂高度 。
實驗室排風氣流控制系統采用變風量方式和定風量排風方式的組合, 共分8個系統, 其中個別需24小時排風的實驗區(如廢棄物間、樣品間、設備間等) ,五個樓面相關房間采用同一小型定風量排風機排風(與BA自控系統結合時也可定時開關) ,不與大系統結合以避免不必要的能耗及確保污染氣源的有效排除, 五樓有幾個直通樓頂房間通風柜采用定風量排風方式, 其余皆采用變風量排風控制方式。氣流控制閥門在變風量和定風量通風柜的排風管上, 安裝變風量或定風量耐酸堿文丘里排風閥, 定風量設備的排風管上, 安裝與壓力無關型風量控制耐酸堿排風閥; 在需要變風量控制的房間或走道的送風管上, 安裝變風量文丘里送風閥, 在定風量控制的房間或走道的送風管上, 安裝與力無關型風量控制送風閥。本系統樓宇BA系統采用各分區控制模式, 各實驗室分區可根據實際使用需求, 啟閉送排風系統, 避免整個樓面因少數實驗室使用, 卻需開啟整層送排風系統的可能, 從而達到節能要求, 并符合初期人員較少的實際情況。